旅行結束了,這次出去依舊比照倫式風格進行,那就是箭無虛發。如果說旅行給我甚麼樣的收穫,我想大概就是更看清自己是甚麼樣的人吧,了解自己是好事,才不會對自己產生錯誤期待。
首先,我想了一下還是決定把這一件事情放在第一,那就是其實我是個安靜的人,旅行的途中,常常是一個獨處的時間多,雖然耐得住孤獨並不是甚麼值得拿出來誇口的事情,但我卻很肯定,與其身處茫茫人海中,我寧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思考,看看書聽音樂觀察路人甚麼都好。
也許有人不信,那我在此將引用跟我相處三個星期的學長證言,以加強這件事的信效度。某一天又到了睡前的廣播時間,學長說:「這一陣子的相處意外地讓我發現你是一個不需要嗨的人,你活潑但不熱心,也不很熱情」。
此外,我到德國不到一星期就把學長架上的陳文茜著作看完了,大概三、四本吧,每天晚上學長都會問我,「明天有甚麼計畫?」其實我都很想跟他說,我想在家看書睡覺,但當人家這樣問的時候,也不好意思說出這種沒甚麼計畫的計畫,於是隔天只好打起精神,出去博物館亂晃,等到太陽下山就快樂地奔跑回家,看書、上網,做甚麼都好,除了煮飯我真的不會之外。
我真的不是應酬型的人,更不是交際達人(當然如果我有其他目的:像是掌握線索或想要了解某個人的時候,這些場合是避不了的),我知道硬要瞎扯淡我可以拿高分,但一群人的時候,談話的品質很難掌握,大家各有主見,創意也良莠不齊,到最後很容易變成漫無目的,但我不否定眾樂樂的價值,我只是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。
What else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